注冊會計師考試科目最佳搭配,關于注冊會計師科目搭配一直是很多小伙伴關注的問題,其實根據不同人有不同的搭配方式,畢竟每個人的基礎,學習時間和能力都不盡相同。
注會科目怎樣搭配效果好?推薦一個2年考完版本和一個3年考完版本。
2年版本:第一年會計、審計、經濟法,第二年財管、稅法、戰略。
3年版本:第一年會計、稅法,后面兩年可以調順序,搭配是審計、經濟法;財管、戰略。
搭配原理基于困難搭配簡單以及相關性。
困難的三科有會計、審計、財管
簡單的三科有稅法、經濟法、戰略
6科之間的相關性:會計、稅法具有相關,因為財務做賬時主要涉及的就是會計準則和稅法,會計稅法有處理差異,兩科一起考方便對比。比如會計遞延所得稅科目就是由于稅會差異產生的。
財管、戰略相關,戰略其實是從財管延伸出來的,在做企業戰略尤其是財務戰略時會運用到財管的知識。
另外,還有一些其他的考慮點。會計最好放在第一年考,因為學過會計后你才能知道自己是否具有考過注冊會計師的悟性,是否適合財務這個行業,如果會計都考不過基本可以放棄注會考試了。
先考審計、經濟法還是先考財管、戰略的考慮點是,如果在會計師事務所工作,建議先考審計,如果從事不是審計行業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歡去決定興趣。
注冊會計師科目怎么搭配考試才能事半功倍?建議會計和審計搭配、稅法和經濟法搭配、財務成本管理和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搭配。
注冊會計師專業階段考試有6門,分別是:《會計》、《審計》、《財務成本管理》、《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》、《經濟法》和《稅法》。
本人2005年通過注冊會計師考試,當時只考5門課程,還沒考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這門課。盡管目前單科通過率在20%左右,遠遠超過了十幾年前,但考試難度在各種資格考試還是比較大的。
1、會計與審計搭配。
會計與審計難度都比較大,是注冊會計師考試最難的兩門課程,且聯系密切。建議這兩門課一起考,且放在最開始考,免得難度小的通過了,這兩門課程沒通過,最終導致前期通過的課程作廢。畢竟,這兩門課程通不過的人太多了。
2、稅法和經濟法搭配。
稅法的難度僅次于會計和審計這兩門課程,而經濟法普通反應相對簡單。在會計和審計通過之后,稅法和經濟法搭配,考起來相對輕松一些。
3、財務成本管理和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搭配。
這兩門課程難度系數相對都不大,因此建議這兩門課程搭配。只是財務成本管理這門課程,不同的的感覺可能會不太一樣。如果理科的成績差,建議將這門課程提前,與稅法搭配,將經濟法和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搭配。
建議在報考注冊會計師的同時,報考稅務師相關課程。因為注冊會計師考試與稅務師考試相關課程聯系密切,但稅務師考試的難度遠遠低于注冊會計師,所以參加稅務師考試不用另外準備,直接報名參加考試即可。
注冊會計師考試科目怎樣搭配最合理?注冊會計師共分兩個階段,第一個階段為專業階段,共6門,分別是會計,稅法,審計,財管,經濟法,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,第二個階段分為試卷一和試卷二,其中試卷一涵蓋的科目為前三門,其他的就是試卷二。
以上是簡單介紹考試設置,而我認為,這個考試科目多,時間跨度長,難度大,注定是個持久戰,所以并不建議一次報考多門
而我認為最適合個人壓力的科目數量為2門每年,以下是我推薦的科目搭配,第一年是會計和稅法,第二年是財管+n,第三年是審計+n
每年12個月備考2門,平均一門有6個月的時間,花40天左右的時間看完第一輪,然后花100天做n輪復習+練習,最后40天是沖刺階段,充足的時間是制勝之道,所以并不推薦一年超過2門
試想,按照上述方法,通過6門也就3年,穩打穩扎,通過的概率較高,如果一年3門,預期2年過6門,但只要隨便一年出題特別變態導致其中一門沒過,你還得考3年,那還不如一開始就選擇溫和一點的方式來學習??!
以上就是關于注冊會計師考試科目最佳搭配的詳細介紹,數豆子將為大家繼續分享與注冊會計師相關的內容,希望本文對你有所幫助。